This is a speech from the funder of YBD CHINA from Renmin University.
YBD China Funder ——张卓彦在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社会企业家大讲堂”上的发言,现在发上来,给大家共享:)
我接触SE领域只有1年多的时间。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无意中在Oxford网站上得知社会企业的理念,立刻被它感染。SE是一个有创造性的组织,它有自己的一套盈利模式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支持,保证组织的持久运行和发展;同时它的出发点是解决社会问题。相比NGO,它是商业上独立的不依赖于捐助的;相比企业,它是公益的社会导向的。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模糊,但还记得当时的状态,说得俗一点,是热血沸腾。之后便和YBD的组委会发邮件联系,表示自己愿意把它引进中国。一次次的接触和邮件来往之后,Oxford表示对我的想法感兴趣。5月31 日,YBD的创始人Dan来中国,在北京和我有一次会面。在那一次极富意义的会面之后,我做出了现在看来是影响我一生的一个决定—成立YBD China。当时,只是希望作为Oxford的合作者在中国推广这个比赛。但随着对SE了解的一步步深入以及自己思想的一步步成熟,同时很幸运地得到了许多新的资源和支持,我的定位发展为在中国广大青年中推广SE的理念,并为感兴趣的青年人提供资源和发展的网络;YBD只是我们重要的活动和平台之一。这些也都是后话了。SE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和Dan 的会面是我满18周岁后的第2天。可以说,从那时起,我步入成人世界的脚步变得坚定起来。
在一年多时间中,还有一次对我影响很大的时间是在今年4月。我去芝加哥参加西北大学举办的国家青年的一个关于社会性企业论坛。那一周,每天赶着一个接一个的workshop,去拜访小镇上的SE,小组活动时大家会兴奋地啃着面包圈举着可乐说cheers,在密歇根湖边草地上散步聊梦想。在那里,有时候觉得每个人都卸去了自己的荣誉和光华,消减了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只是很朴实的一群人,在为各自不同的社会性的项目而交流学习。我至今忘不了那种即使在疲惫,每个人眼里依旧放射出的充满希望的光芒,还有听我聊SE时,他们投来的肯定的目光,让我觉得温暖。 还有所有workshop的facilitator以及lecture的嘉宾。他们很多有着令人欣羡的社会地位和自己的事业,却很朴实的和我们一样吃着面包圈挤在大厅里交谈,很平等和直接的交流方式。论坛组委会邀请他们来是完全不支付任何费用的,可那么依旧很有热情的为我们带来精彩的知识或案例。他们中有联合国官员,名校的MBA,教授,NPO高层,社区计划的发动者等等。比起那些大虾,我只是一棵很小很小的菜。但我回望这一年多,很欣慰的看到了YBD还有自己的成长。团队的成员还有一些YBD参赛者告诉我,他们也很有收获,这个肯定对于我,比起那些虚幻的title都要重要的多。它让我意识到,过程中或许有误解有挫折,但YBD和它影响的人们,正在一起成长一起前进。我不能预知今后的人生会和SE有多少交互点,但有一句我很欣赏的话,是哈佛校长在毕业典礼时说的:go to where you want and circle back to where you should be。至少在现在,我在全心全意地干我喜欢的事。我也有堕落,无聊的时候,但SE能给我动力,让我感觉每天都是新鲜的。这个领域,以及它将产生的影响力,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但更多的时候,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与开拓,与尝试,去感染四周,去发挥社会影响力。现在,学界提到了“收益前景”的概念,鼓励青年们考虑未来时,不光想到经济收入,还应把自己获得的成就感,生活和事业的质量,能认识的人以及能有所改变的机会全部考虑在内。这样,SEer无疑是很幸福的一群人。他们有巨大的道德推动力,同时可以通过商业手段支持并发展他们的事业和所进行的社会变革。当然,SEer不一定有高学历或很好的经济背景,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要具备创业的商业知识,要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心,要有影响周围优秀的人的人格魅力。同时。他们甘于默默工作,脚踏实地。因为每一项大事业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堆砌而成的。不厌其烦的打电话、发邮件、寻找支持和合作、修改策划、等等。SE不仅仅只是头脑风暴而已,这也是包括YBD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的青年SE项目鼓励并经济支持青年真正创业的原因。但这个领域的神奇之处在于,
1 在接触SE的时候,只要你真的愿意去做,一定会有很多人给你帮助。在整个过程中,会气馁,会沮丧,但永远不会绝望。因为只要踏出一小步,付出一点点努力,就会有新的发现,得到新的资源,迸发新的念头。
2 感觉全世界都是连在一起的。之前看到一本关于全世界青年SEer的电子书,有来自肯尼亚的青年帮助流浪在街道上的儿童,来自印尼的青年帮助孩子们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来自美国的青年通过网络促进校园和平减少校园暴力……我们都在大世界寻找小的切口。从身边的社区开始,一步步实践,或许就会演化出比出发点强大很多的行动。
3 对于SE, 学界和业内都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权威定义,对于SE的社会性以及商业盈利问题,很多人持有差异较大的观点。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人,作为可塑性最强的一群人,学会用critical thinking,而不是轻易接受他人观点。通过自身的了解和判断,形成自己对于这一领域的思维。
4 很多SE是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由一些关注社会问题的人,很多是社会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从一个公益想法开始,一步步摸索,不知不觉地而形成有自己成熟的盈利模式的SE。同时,如今在世界所有未来全球商界的顶尖人物的商学院,都有SE的program,为社会输送SE实践者和学者。这似乎是完全相反的两条路,却印证了一个事实—SE是大趋势。这一点是有理论证明的。社会发展至今,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也有很多正在涌现的新问题。而并不是其中的所有问题都是政府乐于解决的,或者是政府可以高效解决的。而私人部门的出发点却是利益最大化,很难全心全意地把工作指向社会问题。因而,必须有经济上独立的可以可持续运行的组织,来填补这一项社会领域的空白。
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在面对国内经济一盘散沙,政治混乱,而人民急需公共卫生和健康系统的服务的时候一位里约热内卢的社会性企业家说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可怕的世界下面,有一个令人激动的世界。”事实证明,关于她理想的那个有所改善的世界,她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师。那么,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又看到了、想到了什么呢?希望我的经历和感悟能给你们带来一丝鼓舞。谢谢!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